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因多种不合规行为被点名批评。其中包括: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报送监管数据不真实;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未按规定计提资产支持证券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等13项违规事实。
但是这13项违规行为合计“没收违法所得33.667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677万”。有媒体惊呼,2223万元,这次对中信银行罚款刷新了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银行类最高罚没金额记录。这是政府监管部门杀鸡给猴看,对让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商业银行注意,要不然同样面临金融监管部门开出巨大罚款处理的风险。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对让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商业银行开出罚单有近5000万元,中信银行罚款2223万元,是最高一张罚单。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将全面的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紧缩已经开始。
不过,市场有点高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会全面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为,监管部门对中信银行罚款2223万元,与中国信银行2018年总资产6万亿以上及当年利润445亿相比,九牛一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商业银行违规罚款5000万元,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2019年6月底达223万亿)和总利润(估计会达到2万亿以上)相比都是九牛一毛。所以,这样的处罚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会太大。
这就是为何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的附件里分别对银行和信托这两个给房地产“输送资金”的大户存在的“乱象”要求整顿,但对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都不在乎。即使是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发出,32个城市被银保监会纳入了重点检查的名单,重点是检查是否有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但是,文件发了再发,检查了再检查,实际上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都不会对商业银行动真格的。
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金融部门是心知肚明,如果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业动真格的,那么国内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而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所引发的风险,并不止于大量的房地产企业破产问题(今年上半年估计有过200家中小房地产企业破产,其占比仍然是微乎其微),而是引发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危机及经济危机问题。因为,国内房地产早就捆绑在中国经济的这条大船上无法下船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到整个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不会罢休的。
也就是说,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的金融紧缩不会动真格的,尽管监管部门对当前房地产融资乱象要进行整顿,比如要整顿的有,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等。房地产融资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并非房地产开发商有多少瞒天过海的能量,而是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与商业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国内商业银行有动力及强大的激励把大量的资金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及个人。
因为,从十几年来年经验来看,只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上涨,贷款给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都是优质资产,都是一本万利的业务。无论是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贷款给个人及政府都是如此。这是国内商业银行躺着赚的奥妙所在。所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检查归检查,国内商业银行同样会变着法子把资金贷款给房地产业。这就是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及银行业都在快速扩张的关键。只有当全国的房价涨不上去之时,只有当全国的房价开始下跌之时,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真正破灭之时,中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住房价格已经持续上涨55个月了。只要房价还在持续上涨,国内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就不会紧缩,其检查多以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紧缩并没有开始。政府还是要稳房价。